1935年1月15日至17日,中央红军召开了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,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。
在这危急时刻,中央红军截获国民党密电,得知遵义仅有黔军王家烈的一个多师的守军,防线薄弱,中革军委决定,避实就虚,出奇兵回师东进,二渡赤水,再战遵义。
中央红军能不能夺回遵义,摆脱困境,首要的前提是攻下遵义北面的雄关天堑——娄山关。
娄山关是大娄山的主峰,海拨1500多米,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,素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说。
面对这座易守难攻的险峻关隘,中央红军该如何夺取娄山关呢?
得知黔军的首领王家烈此时正在桐梓县操持着母亲的寿宴,天险娄山关的守敌正处于将兵分离、群龙无首的状态,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向中央提出建议,趁敌立足未稳,要立即对娄山关发起攻击。
夺下娄山关,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,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全歼红军的妄想。
这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。
——中共党史专家马沈
面对久违的胜利,红军战士们备受鼓舞。毛泽东也难掩激动的心情,他登上娄山关之巅,留下了长征路上那首著名的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。
1991年,画家李劲堃根据毛泽东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这首词的意境,创作了中国画作品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》。
——美术评论家尚辉
在作品中,画家通过创作山脉底下红军战士攻打娄山关的场景,将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中的“马蹄声碎,喇叭声咽”呈现出来。
画面中,层峦叠嶂的山峰之间有一群正在与敌肉搏的战士。画家没有将战士们的面部进行仔细展示,而只让人看到人物张大的、呼喊的嘴,似乎耳边就可以听到响彻山谷的震天杀喊声。
金笺作为一般用作庙堂之作的特殊材料,能够让水墨停留在表面上。画家利用金笺的特性,将岭南画派撞水的绘画技法发挥其中,让人们在纵览万壑千岩之时,与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》的意境不期而遇。
在以往对于长征时期诗词的表达中,画家往往会选取伟人的形象加以创作,或将关注点对准风景的呈现。能否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呢?李劲堃陷入了苦思。
经过大量采访,李劲堃最终巧妙使用红色来深化主题——既可以表达战士们牺牲的悲壮,同时也可以抒发出胜利的豪情。
从1991年的第一稿算起,到2019年创作的第二稿,这件作品历时近三十年时间,几乎贯穿了李劲堃山水画探索的心路历程。其间,他画了大量草稿,最终成就了这幅恢弘画卷。
红军战斗过的战壕、留下的弹坑仍旧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,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成为了共产党人永远的力量源泉。
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马沈、美术评论家尚辉一起,了解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》背后的故事!